[00:00:00] 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00:01:00] 欢迎收听启功说启功
[00:05:00] 演播
[00:06:00] 轻影盈盈作者
[00:08:00] 曹鹏
[00:10:00] 第十九集启功的知识结构与文化背景
[00:18:00] 启功先生在文博
[00:19:00] 书画
[00:20:00] 古代汉语与古典文学等领域是饱读之士
[00:24:00] 其博学是同时代人都共同认可并佩服的
[00:28:00] 如黄苗子先生就曾对我感叹启功先生在碑帖上的学问之精深
[00:35:00] 不过客观的说
[00:36:00] 启功先生的知识结构与阅读面
[00:39:00] 基本上是以国学或旧学为范围
[00:42:00] 也就是主要是传统文化
[00:44:00] 至于外国的东西
[00:46:00] 如西方文学
[00:47:00] 艺术与哲学等等思潮与理论
[00:50:00] 似乎与启功是绝缘的
[00:53:00] 这种知识结构与启功一生都在北京城度过密切相关
[00:58:00] 而且他在政治等方面的相对边缘化
[01:02:00] 不激进
[01:03:00] 使他与五四运动以后的性文文化运动始终有着距离
[01:07:00] 他所接触交往的全是遗老或旧学者
[01:11:00] 所以对外来的文化与思想既没有接触也没有兴趣
[01:17:00] 在同一时代
[01:18:00] 北京的学术界
[01:19:00] 教育界其实是以留学生为主流的
[01:22:00] 不是蔡元培
[01:24:00] 鲁迅 周作人
[01:25:00] 陈独秀
[01:26:00] 以至于王立
[01:27:00] 钱钟书
[01:28:00] 陈寅恪都是如此
[01:31:00] 他们接受了西方的科学与文化
[01:33:00] 同时也在中国推广以德赛二先生为旗帜的学说
[01:38:00] 耐人寻味的是
[01:39:00] 在启功的交际圈里
[01:41:00] 甚至找不到几位有外国文化学养背景的人
[01:45:00] 即便是在八九十年代
[01:47:00] 启功与钱钟书俨然成为文化界两大头面人物时
[01:52:00] 或者更晚一些
[01:53:00] 在启功去世前的二十一世纪头五年
[01:56:00] 季羡林取代钱钟书成为与启功平分秋色的双子星座时
[02:02:00] 启功先生与钱钟书
[02:04:00] 季羡林的社交轨迹仍然很少有相交的地方
[02:09:00] 虽然在场面上
[02:10:00] 这种机会理当大量存在
[02:13:00] 古人说
[02:14:00] 道不同不相与谋
[02:16:00] 与浏阳归来的学者文人相比
[02:19:00] 启功是土生土长的
[02:21:00] 即使是在语言文字与文学等领域
[02:24:00] 不同的文化与学术背景
[02:26:00] 造成了启功与上述学者在很大程度上互不往来
[02:31:00] 具体的证据就是对彼此的著作等等相互不凭借
[02:36:00] 会以活动互不出席
[02:38:00] 嗯
[02:39:00] 在学术著作中
[02:40:00] 我们甚至可以找到启功先生对有西学背景的同行的很不以为然的议论
[02:46:00] 如在汉语现象研究方面
[02:49:00] 他多次对以马氏文通为代表的汉语语法学进行非议
[02:55:00] 可以说
[02:56:00] 在严格意义上
[02:57:00] 古汉语诗文生律这两个学术领域
[03:01:00] 启功与王立是重合的
[03:03:00] 当然
[03:04:00] 留学法国的博士王立教授的学术地位与影响是远远高于启功的
[03:09:00] 因此
[03:10:00] 在王立在世时主持编写相关教材时
[03:13:00] 从未邀请过启功参与
[03:16:00] 而启功先生的诗文生律论稿对王立颇有名声的惶惶巨著汉语诗律学闭口不谈
[03:24:00] 在同一专业学科的论著
[03:27:00] 在同一时代
[03:28:00] 同一城市
[03:29:00] 这种视而不见或避而不谈
[03:31:00] 是很难有其他的解释的
[03:35:00] 不仅是语言学等学科
[03:37:00] 在文学艺术等专业
[03:39:00] 启功似乎也很少有接触西方作品的记录
[03:43:00] 按照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的观点
[03:46:00] 当代人的文化日益是世界的
[03:49:00] 杂交的
[03:50:00] 而启功的知识结构却是纯而又纯的
[03:54:00] 这是启功成就的一个特点
[03:56:00] 专精固然是优点
[03:59:00] 但同时也正是其局限所在
[04:03:00] 提供对毛泽东诗词与书法的态度
[04:07:00] 毛泽东是中国现当代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
[04:11:00] 也是无论如何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存在
[04:14:00] 在新中国
[04:15:00] 几乎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毛泽东的影响
[04:19:00] 即使是如今
[04:20:00] 一些青少年可能都已经不知道毛泽东是何方神圣了
[04:24:00] 但是仍然在毛泽东的影子中成长
[04:28:00] 因为毛泽东的诗词名句与他的语录名言已经划入了中国人的日常口语中
[04:34:00] 成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04:36:00] 比如如只争朝夕
[04:39:00] 为人民服务
[04:40:00] 风景这边独好等等
[04:43:00] 这是因为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
[04:45:00] 往往都对毛主席诗词与语录熟悉到能背诵的地步
[04:50:00] 当然
[04:50:00] 我也未能免俗
[04:52:00] 而天天读天天讲的结果
[04:54:00] 就势必半强制的使之深入人心
[04:58:00] 后来我读金刚经
[05:00:00] 见到经文中鼓励信徒诵读
[05:03:00] 即使只是念诵都能得到保佑
[05:05:00] 何况书写
[05:07:00] 于是从传播学角度得出一个结论
[05:10:00] 那就是毛泽东被神化时从上到下的狂热
[05:14:00] 出版红宝书
[05:16:00] 言必称吟语录
[05:17:00] 最高指示是符合宗教传播规律的
[05:21:00] 毛泽东作为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六年中国的最高领导
[05:26:00] 其影响绝对不只限于政治
[05:28:00] 军事 经济
[05:30:00] 文化等领域
[05:31:00] 毛泽东的思想
[05:32:00] 毛泽东的理论与毛泽东的价值观深入到了各行各业
[05:36:00] 各个角落
[05:38:00] 我一向认为
[05:39:00] 要研究中国问题
[05:41:00] 必须首先研究毛泽东
[05:43:00] 懂得了毛泽东
[05:44:00] 便懂得了当代中国
[05:46:00] 大胆
[05:48:00] 启功先生在著书立说时有自己的立场与观点
[05:52:00] 他的思想体系还是相当传统或正统的
[05:55:00] 看不出新中国成立后的洗澡与洗脑等政治学习对他的影响
[06:01:00] 如在诗文声律论稿中不随流俗
[06:05:00] 竟然不举毛泽东诗词为例
[06:07:00] 以至于中华书局有关的负责人以此为由予以拖延
[06:12:00] 然来启功赠以书作
[06:14:00] 方得疏通
[06:16:00] 然而书稿中仍然未举茅诗茅辞为例
[06:20:00] 在书法方面
[06:22:00] 启功也从未言及毛泽东的书法
[06:25:00] 这种态度意味深长
[06:27:00] 对比一下
[06:28:00] 王力的诗词格律也是由中华书局一九七七年出版的
[06:33:00] 与诗文生律论稿是同一时期的图书
[06:37:00] 而王力的书中最主要的例证全是毛泽东诗词
[06:42:00] 谈古诗词格律而不以毛泽东作品为典范
[06:46:00] 在当时是不同寻常的
[06:49:00] 这也不是简单的学术问题
[06:51:00] 而是认识或思想问题
[06:54:00] 从五
[06:54:00] 六十年代开始
[06:55:00] 毛泽东被神化在书画界
[06:58:00] 以毛泽东诗词为主题或为内容的书画印作品成为史尚
[07:03:00] 西泠逸丛杂志在刚创刊时
[07:06:00] 以整本的篇幅集中发表的是国内各地名家以毛泽东诗词为题的书法与印章
[07:13:00] 傅抱时
[07:14:00] 陆俨少等画家更是大力创作毛泽东诗词的诗意图
[07:19:00] 这构成了中国六
[07:21:00] 七十年代书画的时代主题
[07:24:00] 一时间
[07:24:00] 凡是书法
[07:25:00] 几乎都以毛泽东诗词为内容
[07:28:00] 因为保险
[07:29:00] 另外一代人普遍认为
[07:31:00] 毛泽东的诗词在艺术性上也确实是有很高审美价值的
[07:37:00] 就我所见
[07:38:00] 启功似乎更喜欢书写自己的诗词或古人书论
[07:42:00] 评论包括批评
[07:44:00] 固然是态度
[07:45:00] 不评论不批评
[07:47:00] 其实也是态度
[07:49:00] 在特殊的社会时代环境里
[07:51:00] 有时最大限度的勇气可能就是不负荷
[07:55:00] 也就是老子所谓勇于不改
[07:59:00] 启功是有骨气与原则的学者
[08:02:00] 是在五 六
[08:02:00] 七十年代的狂热潮流中冷静而内心保持自己的看法的不合作者
[08:09:00] 这一点是非常难得而可贵的
[08:18:00] 本集播讲完毕
[08:20:00] 感谢您的收听
[08:21:00] 欢迎您订阅
[08:23:00] 转发 评论
					

第19集 下篇 说启功 关于启功的札记辑录五 - 点阅有声

MP3下载

点阅有声-第19集 下篇 说启功 关于启功的札记辑录五的QQ空间背景音乐外链:

歌曲点阅有声-第19集 下篇 说启功 关于启功的札记辑录五的MP3下载地址来源于网络分享,复制链接或者右键链接另存为即可下载MP3音乐,同时网站提供点阅有声-第19集 下篇 说启功 关于启功的札记辑录五的QQ空间背景音乐歌曲链接,把这首歌曲的MP3链接地址推荐给你的朋友,可以让他们免费获得本歌曲音乐外链。

第19集 下篇 说启功 关于启功的札记辑录五的文本歌词:

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欢迎收听启功说启功
演播
轻影盈盈作者
曹鹏
第十九集启功的知识结构与文化背景
启功先生在文博
书画
古代汉语与古典文学等领域是饱读之士
其博学是同时代人都共同认可并佩服的
如黄苗子先生就曾对我感叹启功先生在碑帖上的学问之精深
不过客观的说
启功先生的知识结构与阅读面
基本上是以国学或旧学为范围
也就是主要是传统文化
至于外国的东西
如西方文学
艺术与哲学等等思潮与理论
似乎与启功是绝缘的
这种知识结构与启功一生都在北京城度过密切相关
而且他在政治等方面的相对边缘化
不激进
使他与五四运动以后的性文文化运动始终有着距离
他所接触交往的全是遗老或旧学者
所以对外来的文化与思想既没有接触也没有兴趣
在同一时代
北京的学术界
教育界其实是以留学生为主流的
不是蔡元培
鲁迅 周作人
陈独秀
以至于王立
钱钟书
陈寅恪都是如此
他们接受了西方的科学与文化
同时也在中国推广以德赛二先生为旗帜的学说
耐人寻味的是
在启功的交际圈里
甚至找不到几位有外国文化学养背景的人
即便是在八九十年代
启功与钱钟书俨然成为文化界两大头面人物时
或者更晚一些
在启功去世前的二十一世纪头五年
季羡林取代钱钟书成为与启功平分秋色的双子星座时
启功先生与钱钟书
季羡林的社交轨迹仍然很少有相交的地方
虽然在场面上
这种机会理当大量存在
古人说
道不同不相与谋
与浏阳归来的学者文人相比
启功是土生土长的
即使是在语言文字与文学等领域
不同的文化与学术背景
造成了启功与上述学者在很大程度上互不往来
具体的证据就是对彼此的著作等等相互不凭借
会以活动互不出席

在学术著作中
我们甚至可以找到启功先生对有西学背景的同行的很不以为然的议论
如在汉语现象研究方面
他多次对以马氏文通为代表的汉语语法学进行非议
可以说
在严格意义上
古汉语诗文生律这两个学术领域
启功与王立是重合的
当然
留学法国的博士王立教授的学术地位与影响是远远高于启功的
因此
在王立在世时主持编写相关教材时
从未邀请过启功参与
而启功先生的诗文生律论稿对王立颇有名声的惶惶巨著汉语诗律学闭口不谈
在同一专业学科的论著
在同一时代
同一城市
这种视而不见或避而不谈
是很难有其他的解释的
不仅是语言学等学科
在文学艺术等专业
启功似乎也很少有接触西方作品的记录
按照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的观点
当代人的文化日益是世界的
杂交的
而启功的知识结构却是纯而又纯的
这是启功成就的一个特点
专精固然是优点
但同时也正是其局限所在
提供对毛泽东诗词与书法的态度
毛泽东是中国现当代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
也是无论如何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存在
在新中国
几乎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毛泽东的影响
即使是如今
一些青少年可能都已经不知道毛泽东是何方神圣了
但是仍然在毛泽东的影子中成长
因为毛泽东的诗词名句与他的语录名言已经划入了中国人的日常口语中
成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比如如只争朝夕
为人民服务
风景这边独好等等
这是因为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
往往都对毛主席诗词与语录熟悉到能背诵的地步
当然
我也未能免俗
而天天读天天讲的结果
就势必半强制的使之深入人心
后来我读金刚经
见到经文中鼓励信徒诵读
即使只是念诵都能得到保佑
何况书写
于是从传播学角度得出一个结论
那就是毛泽东被神化时从上到下的狂热
出版红宝书
言必称吟语录
最高指示是符合宗教传播规律的
毛泽东作为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六年中国的最高领导
其影响绝对不只限于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等领域
毛泽东的思想
毛泽东的理论与毛泽东的价值观深入到了各行各业
各个角落
我一向认为
要研究中国问题
必须首先研究毛泽东
懂得了毛泽东
便懂得了当代中国
大胆
启功先生在著书立说时有自己的立场与观点
他的思想体系还是相当传统或正统的
看不出新中国成立后的洗澡与洗脑等政治学习对他的影响
如在诗文声律论稿中不随流俗
竟然不举毛泽东诗词为例
以至于中华书局有关的负责人以此为由予以拖延
然来启功赠以书作
方得疏通
然而书稿中仍然未举茅诗茅辞为例
在书法方面
启功也从未言及毛泽东的书法
这种态度意味深长
对比一下
王力的诗词格律也是由中华书局一九七七年出版的
与诗文生律论稿是同一时期的图书
而王力的书中最主要的例证全是毛泽东诗词
谈古诗词格律而不以毛泽东作品为典范
在当时是不同寻常的
这也不是简单的学术问题
而是认识或思想问题
从五
六十年代开始
毛泽东被神化在书画界
以毛泽东诗词为主题或为内容的书画印作品成为史尚
西泠逸丛杂志在刚创刊时
以整本的篇幅集中发表的是国内各地名家以毛泽东诗词为题的书法与印章
傅抱时
陆俨少等画家更是大力创作毛泽东诗词的诗意图
这构成了中国六
七十年代书画的时代主题
一时间
凡是书法
几乎都以毛泽东诗词为内容
因为保险
另外一代人普遍认为
毛泽东的诗词在艺术性上也确实是有很高审美价值的
就我所见
启功似乎更喜欢书写自己的诗词或古人书论
评论包括批评
固然是态度
不评论不批评
其实也是态度
在特殊的社会时代环境里
有时最大限度的勇气可能就是不负荷
也就是老子所谓勇于不改
启功是有骨气与原则的学者
是在五 六
七十年代的狂热潮流中冷静而内心保持自己的看法的不合作者
这一点是非常难得而可贵的
本集播讲完毕
感谢您的收听
欢迎您订阅
转发 评论

爱好歌音乐网提供点阅有声-第19集 下篇 说启功 关于启功的札记辑录五的MP3音乐在线试听下载,第19集 下篇 说启功 关于启功的札记辑录五的QQ空间背景音乐外链。
更多最新音乐推荐:https://www.ihaoge.net/song
MP3音乐外链工具:https://www.ihaoge.net/tool/song/